12個政府部門和項目施工方,聚焦11個百姓反映強烈的交通堵點問題共同商議解決方案——這是8月27日上午,中山市人大常委會根據微信公眾號“回應市民”欄目中群眾反映的熱點民生問題所組織的一次“道路交通建設管理工作調研”活動。
超40000條網友留言,回應1952 個市民關切,實際解決1836個民生問題——這是中山人大自2018年6月5日欄目開設以來,截至今年7月25日所收到的群眾留言、所跟進的問題、所解決的個案。
一檔由人大微信公號運營的欄目,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當地市民反映意見、解決實際問題的首要選擇。人大履職方式在網絡時代的創新,折射出新時期社會治理路徑的變化:通過網上群眾路線擴展“指尖履職”方式,搭建一個“不打烊”的社情民意收集站;以“群眾派單”破解基層人大履職難點,通過市、鎮人大組織并推動政府部門協商、解決問題,打通“網絡問政”的高效通道,進而在“發現問題—反映問題—協商難題—監督進展—解決問題”閉環中,找到社會治理的新路徑。
葉志文 攝
一個解決民生問題的協調平臺
“金字山隧道口施工造成嚴重擁堵,有沒有辦法改善?”這段時間以來,無論是從南部鎮區到城區的市民,還是從開發區到南區的群眾,都明顯感覺到上下班時間“傷不起”——在金字山隧道口,有三大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在實施:中開高速、金字山互通立交工程、坦洲快線。原來的立交橋拆掉后,這個十字路口東西、南北走向的車輛都移到了一個平面,車流可想而知。
近期,在市人大常委會官方微信公眾號“中山人大”的“回應市民”欄目,有很多網民多次留言集中反映道路交通建設和管理等突出問題,如南外環金字山隧道口及博愛二路至四路上下班嚴重堵車、沙港東路輔路及配套設施建設停滯、老舊小區停車難、十水線道路遲遲不開工等問題。
對于網民留言反映的群眾關切的共性問題,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為了回應群眾關切,組織人大代表與職能部門組成調研組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道路交通建設管理等問題開展調研,于是便有了這次由人大代表、相關職能部門和群眾一起組成的調研團、座談會。
“最大的問題是,三個工程分屬不同的施工方,這給路面的臨時平整、圍蔽等的溝通、責任界定等問題都帶來了極大的挑戰。”中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表示,交警部門通過調研發現,除了客觀的圍蔽施工給通行帶來不便,由于施工造成的路面凹凸不平而無法及時找到責任部門修補、平整所帶來的車速放緩、造成擁堵問題比較嚴重。
“有業務部門統籌協調嗎?”中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關瑞麟在現場問。中山市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這一問題,該局已經協調好三方施工隊伍,對施工過程中出現的路面凹凸等問題進行及時的溝通,要求各方按“文明施工”要求推進。交警部門相關負責人也回應,交警支隊將以“智慧交通”形式加強疏導和管理,對擁堵的路段、時段進行全景監測。
在沙港路、沙港東路輔道建設現場,由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調研組還現場走訪了交通擁堵、斷頭路項目進展緩慢等情況。據施工方介紹,上述項目正在加快速度推進,其中沙港東路輔道斷頭路問題,主要受用地手續的影響而未能及時推進。“我們跟港口鎮政府正在密切溝通,待相關手續辦理妥當后,將第一時間開展施工。”中山市交通集團交建公司負責人表示,對于市民反映的因輔道“斷頭路”產生的交通不便、給附近學校師生帶來穿越馬路等交通安全問題,該公司將深入研究拿出穩妥過渡方案,確保學校師生及附近居民的出行安全。
葉志文 攝
一場“群眾派單”的網絡問政
2019年10月29日,中山市人大常委會開展了該市首次人大專題詢問,就市民群眾反映、關心的燃氣管理問題,“麻辣”詢問中山市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負責人。中山市人大常委會將首次專題詢問會主題定為燃氣管理問題,就是想要推動解決從市場流通到用戶終端的用氣問題。
一個月后,中山市人大代表董秀清、葉羞花、李慧與火炬區人大工委辦、區住建部門以及中山港華燃氣的負責人走進香暉園小區,與業委會代表一起召開現場協調會。
在此之前,類似的現場協調會已在香暉園小區召開多次。2018年,就有小區居民提出供水及燃氣管道改造的要求,但因老舊小區遺留問題多,給改造增加了難度。向市人大代表反映問題后,在多方協調下供水問題得到初步解決,但因各種原因,燃氣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這次協調會,主要是現場聽取各方意見,爭取拿出一個最優方案加快燃氣管道改造。中山港華燃氣負責人王駿拿著施工圖,向人大代表、業委會代表等詳細講解工程進展。“這種現場協調的方式挺好的。我們也希望與人大代表、業委會多溝通,大家能了解工程遇到的問題,更好地配合。”為了加快工程進展,施工方現在采用分段施工方式,最早一批業主預計可以在2020春節前用上管道天然氣。
目前,中山火炬區香暉園的燃氣安裝工程已全部完成,惠及小區962個用戶。這是市民在“回應市民”欄目留言后由該欄目協調解決的民生民計問題的典型案例。
把民生民計問題作為“回應市民”欄目關注的主題,把發揮人大代表主體作用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這種做法得到廣大市民普遍歡迎,確實推動了一批民生民計問題的解決。
葉志文 攝
一次基層治理的有效探索
中山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回應市民”欄目開設后產生三大積極成效:推動代表聯絡站更好發揮作用、促使鄉鎮人大閉會期間履職常態化、推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深入人心。
“這個欄目,有問必答,有問題必推動解決,對于人大代表來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體現在參與解決群眾反映問題的實際過程之中,所以得到了網民的高度認可。”該負責人表示,這強化了社會對人大代表身份與職務的認同,進一步激發了代表履職積極性和責任感。
“回應市民”欄目上線以來,截至2020年7月25日,已回應106期,不僅實際解決了1836件民生民計問題,還進一步密切了代表與群眾的聯系,代表和群眾之間愈發頻密的交流互動,為鄉鎮人大實現常態化履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群眾反映的問題為鄉鎮人大履職提供了新鮮課題,鄉鎮人大辦協調各代表聯絡站組織代表開展視察、與有關職能部門座談、專項調研等活動,督促推動有關部門解決問題。這為鄉鎮人大把準基層脈搏、解決民生問題提供了切入點,使鄉鎮人大更好發揮了“工作機關”“代表機關”的職能作用。2019年7月6日,網友大魚在“回應市民”欄目下這樣留言:“人大好樣的,真正地深入群眾、貼近群眾、幫助群眾,而不是高高在上讓群眾以為是個橡皮章,希望持續跟進群眾反映的問題直至解決”。
群眾有序表達訴求,代表調研視察并提出意見建議,鄉鎮人大協調督辦,切實保障了群眾通過人民代表大會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生動體現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越性。曾三次參與調研市民留言要求解決小區燃氣管道改造及供水改造的董秀清代表說:“人大代表來自群眾,我們是帶著群眾的托負來做監督工作。協調督促政府部門解決民生問題,就是實實在在為民辦事。”
葉志文 攝
關瑞麟表示,接下來,市人大常委會將就回應市民欄目網友反映的問題進行歸類梳理,就較集中反映的共性問題從常委會層面跟進監督,推動問題解決,真正做到增強監督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線上線下聯動,走好、走實、走新網上群眾路線,真正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來源:南方+